.国君临边患,务以民为本。边患已积十年,百姓被害,迄今不止。国君不可不思边境之安宁。国君对边患问题断不见。国君对军国大事要“修己之备,无恃于人”,不独委任于将帅。方可克敌制胜。如以不烦民为借口,轻易使人民受杀掠,这样的国君“非人主”也。
.治边要激励士卒。作者认为人皆趋利避害,而当时“士不劝于死敌”,是由于“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士卒进无利而自退无畏”。因此,强调明赏必罚,使士卒“必顺我令乃得其欲”。
.迁内地人民实边。他指出边郡虚废的原因及危害。国家听任边患蔓延,强令边民内迁,赋役加重是边郡虚废的原因。边郡空无人民,而内地人众地狭,造成经济上的偏颇,这是边郡虚废带来的经济上的严重后果。长此下去,会造成边民绝望,而滋生降敌之心,成为政治上“大忧”。这就是虚废边郡的严重政治后果。因此必须立即设法对边郡虚废现象予以制止。并提出,应恢复已废弃的边郡举孝廉制度,并在赐爵、物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此乃“均苦乐,平徭役,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
《潜夫论》继承孙武论将、晁错实边等观点,对一些基本军事原则的阐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淮南子·兵略训》
作者刘安(前~前),汉高祖刘邦之孙,后被封为淮南王。
刘安文采斐然,博闻强记,有过人的文学才能。汉文帝十分器重他。一次下诏让他撰写一篇《离骚赋》。刘安在凌晨受命,到早饭时间已经写完,深得皇帝喜爱。天下许多方术之士都投奔到他的门下。刘安后因图谋兵变事发,自杀身死。
《淮南子》是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被等集体撰写的。该书又名《淮南鸿烈》。《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子》内篇、外篇,现仅存篇。篇目为:原道、淑真、天文、隧形、时则、览冥、精神、本经、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汜论、诠言、兵略、说山、说林、人间、修务、泰族、要略。
《汉书·艺文志》将该书列入杂家,汉许慎、高诱均有注本,《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等皆见记录。许注后亡佚,清孙冯翼辑有一卷,有问经堂刊本。传世为高诱注本,篇目下皆有“训”字。清有杭州书局《二十二子》重刻庄达吉校本等。刘家本撰《淮南子集证》二十一卷,有上海中华书局年排印本。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有杨树达著《淮南子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