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说:“闲思杂虑毕竟也是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产生的,看这些根便知晓。如你心中绝没有做盗贼的思虑,这是因为你没有做盗贼的心。如果好色、好利、好名等心,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消灭了,只剩下心之本体,看看还有什么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未发之中’,‘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发而中节’,‘物来顺应’。”
51/73
问『志至气次』 。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 2 ,非极至次贰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 3 说。』
语见“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
志之所至,气亦至焉:朱子语,见《四书集注》“论语里仁第四”:“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
夹持:夹,通“挟”。从两旁架住、握住。问“志至气次”这个问题。
阳明说:“‘志之所至,气亦至焉’并不是志为极致、气为次的意思。‘持其志’,那么养气工夫也包括在其中;‘无暴其气’,也有持志的工夫在。这本是孟子矫正告子偏颇之论,因此须要分开两方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