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阿坝KTV招聘网 > 阿坝热点资讯 > 阿坝励志/美文 >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元,宗宝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元,宗宝

2022-06-25 17:43:45 发布 浏览 483 次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元 宗宝 编

在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中,被称作“经”的仅有《六祖坛经》(亦称《坛经》)一部。因为只有记述佛陀言教的著作才能被称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被称为“论”。可见,该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坛经》是禅宗南宗的代表作。据载,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得法之后,回南方于曹溪宝林寺住持期间,应当地韶州韦刺史的邀请,在韶州大梵寺讲堂为僧俗一千余人宣说佛法。该经系门人依据其说法内容记录和整理而成。为方便读者阅读,导言部分从经题的含义、作者、内容旨要、版本及注疏等方面对该经做一简要介绍。

一、经题含义

“坛”是戒坛,法坛。该戒坛原是六祖惠能于唐仪凤元年(676)出家受戒的戒坛。此戒坛是南北朝刘宋时来华的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并且立碑预言:“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到了梁天监元年(502),又有智药三藏从西竺国航海归来,带回菩提树一株种植于戒坛之畔,并预言:“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法主也。”

后来,果然如预言的那样,六祖惠能于此戒坛出家受戒,阐扬佛法。这便是“坛经”中“坛”字的由来。冠之以“经”,主要因为惠能的弟子“视能如佛”,认为他是肉身菩萨,他的法语如同佛经,故称之为《坛经》。

二、作者

《坛经》的作者惠能(638—713),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俗姓卢,范阳(今北京大兴)人。惠能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农历二月初八日,降生时满室红光,房内异常芳香。第二日,便有二僧造谒,并为其取名“惠能”,而且解释含义说:“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

年,大师23岁,因卖柴时听到客商读诵《金刚经》而开悟,于是只身到湖北黄梅县东山禅寺跟随五祖弘忍大师学佛。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欲传法衣钵。于是,五祖命众弟子各作一偈颂呈给他看,以考察弟子修学悟道的境界。当时,大弟子神秀呈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神秀未见本性,未传给他衣法。惠能口诵一偈,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此,唤惠能夜到堂内为其讲《金刚经》,并传以顿教衣钵,恐有人加害惠能,命他立刻南归。

惠能南归后,遵从五祖的授记,“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在怀集县冷坑上爱岭六祖岩隐居一年。661年,六祖大师进入四会,来到龙甫镇营脚灯盏岭扶卢山下,韬光养晦,隐匿行迹潜修默炼十五载。后于仪凤元年(676)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

据载,当时印宗法师在该寺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即于正月十五日为他落发,二月初八受具足戒。当时,大师得到佛教界一致公认成为法门领袖,在南华寺弘法37年。开元二年(713),惠能卒于新州国恩寺。韶、广二州门人,迎惠能遗体至曹溪南华寺供奉至今。

三、内容旨要

经文文字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惠能自述生平,基本反映惠能出身贫苦、黄梅得法、南归传禅的主要事迹;其次是惠能弘法所说内容,即其如何以空融有、直了心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最后是惠能弟子对大师的请益以及他与弟子的问答。

全经集中保存了惠能禅宗南宗的主要思想,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二是即心即佛、自在解脱的解脱论,三是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修行观。三者中,核心是解脱论。具体来说: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