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开始拆柴荣的台
王峻开始拆柴荣的台。
王峻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在慕容彦超叛乱时,郭威本打算让柴荣讨伐慕容彦超,王峻却担心柴荣得胜后威望更著,极力反对此议,郭威只好亲自上马。二、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坐镇澶州的柴荣回汴梁见养父。
第一件事郭威忍忍也就算了,可见不到自己唯一的儿子,郭威感情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甚至在朝堂上不顾皇帝脸面,对大臣们哭鼻子,“王峻陵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惟一子,专务间阻,暂令诣阙,已怀怨望。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观其志趣,殊未盈厌。无君如此,谁则堪之!”
郭威终于忍无可忍,在朝堂上拿下了还在梦想更大权力的枢密使,将王峻贬为商州司马,即刻轰出汴梁城。
王峻的所作所为,已经称得上是大逆不道,换成其他帝王,早把王峻灭了满门。只是郭威脾气实在太好,而且太重感情,不是王峻把他逼到了墙角,郭威是不会动王峻的。即使拿下了王峻,郭威也还在念着当日的兄弟情。听说王峻在商州得了病,郭威“愍之”,让王峻老婆去商州探亲。
如果石守信做了王峻这样的事情,赵匡胤早就把石守信一门老小都砍光了。当然,石守信等人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杯酒释兵权,算是给足了兄弟面子。赵匡胤和石守信之间本就是利益交换,只不过赵匡胤得志后,并没有遵守当初的盟约。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被称为仁君,但很少提及郭威。实际上郭威的仁厚,放在历代帝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再提最后一件郭威让历史感动的事情。广顺四年(954年)正月十七日,五十一岁的郭威病逝于汴梁滋德殿。临终时,郭威拼尽最后一口气,对床前的养子柴荣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等他死后,必须薄葬。“我死,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速营葬,勿久留宫中;圹中无用石,以甓代之;工人役徒皆和雇,勿以烦民;葬毕,募近陵民三十户,蠲其杂徭,使之守视;勿修下宫,勿置守陵宫人,勿作石羊、虎、人、马,惟刻石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郭威要求薄葬,直接的诱因是他当年西征李守贞时,看到唐朝的十八座帝陵因为墓中宝贝太多,被人盗了墓,郭威不想死后再被人打扰。但从深层次讲,郭威主要还是爱惜民力,不忍生活困难的百姓再为一个死人劳力破财。所以郭威死后,简单的墓室里既没有金腰带,也没有夜明珠。
英雄敌不过天意
——漫谈周世宗柴荣之生平
毛泽东那阕横绝千古的《沁园春·雪》几乎是家喻户晓。毛泽东在词中提到了历史上五大帝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的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太祖赵匡胤。
实际上,赵匡胤只是历史的一个备胎。如果历史不发生那次莫名其妙的意外,与风流唐太宗李世民齐名的,将是一个对人们来说有些陌生的名字——柴荣。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也将写成“秦皇汉武,唐宗周祖”。
赵匡胤风流千古,但他从来不承认他所建立的文治武功其实都是柴荣打下来的,他只不过随手捡了个大便宜。他所做的,只是在柴荣的基础上有所增益而已。但赵匡胤不承认,不代表历史不曾发生过,历史也同样不会忘记在赵匡胤之前,那个震惊整个东方世界的郭家养子。
几乎所有的历史评论家都众口一词:如果不是柴荣意外地英年早逝,他必然能建造一个功比汉唐的伟大帝国,而他本人,也将成为与秦皇汉武齐名的千古大帝。
- 太卷了 | 你们在放假,而我在为春招做准备[图]
- 硬件工程师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新手小白怎么学做抖音运营?[图]
- 常见测试工程师面试题怎么答?[图]
- 没经验如何做项目运营方面的工作?[图]
- 地服是干什么的[图]
- 中药辛夷的保健效果怎么样?[图]
- 喝丁香茶的几大好处是让胃暖和清新[图]
- 三叶虫的药效和合适的人们[图]
- 八角枫可以治疗风湿病和跌倒损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