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又名《黄石公素书》旧题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此说源出张商
《素书》又名《黄石公素书》。旧题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此说源出张商英《黄石公素书·序》。张商英,字天觉,宋徽宗大观年间(~年)为尚书右仆射,曾学浮屠法,喜讲禅理。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徽宗颇惮之,遂蒙忠直之名。后被台臣上疏攻击,出知河南府。卒谥文忠。他在序言中称:“黄石公圯桥所受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世间。”张商英这段话说的神乎其神,然而说得愈神秘愈露出了他作伪的马脚。对此明代以来,学者多有辩驳,如明都穆说它有“三伪”:“子房以三寸舌为帝者师,而卒之谢病辟谷;托从赤松子游,君子称其明哲保身,顾有死而葬以玉枕,其伪一也。自晋逮宋,历年久远,岂是书既传,而荐绅君子不得而见,亦未闻一言及之,其伪二也。书有秘戒,乃近世术家欲神其术之俚言,而谓圮上老人为之,其伪三也。且书中之言,往往窃吾儒之绪论,而饰以权诈。苏文忠谓圮上老人秦之隐者,而其言若是,乌足以授子房?其为张氏之伪明矣。”(《听语纪谈》)《四库总目提要》引胡应鳞的话说:“其书中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皆仙经佛典之绝浅近者。盖商英尝学浮屠法于从悦,喜讲禅理,此数语皆近其所为,前后注文与本文亦多如出一手。以是核之,其即为商英所伪撰,明矣。”笔者以为《素书》从内容到文句,引用《黄石公三略》颇多,如“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等。实际上它是张商英取《黄石公三略》之本旨,以广其说,又撷取儒道文辞,杂采仙经佛典俚语以及有生命力的民谚汇集而成的一部著作。虽为张商英所伪托,但“其言颇切理”(《四库总目提要》),书中不乏有可资借鉴的思想内容。
《素书》一卷共六篇: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遵义章第五、安礼章第六。全书围绕“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展开论述,主张“潜居抱道,以待其时”,修德行仁,遵义尚礼。教育人们不要损节背理,要谦恭行善。在军事方面,重视设权定谋,指出:“设变从权,所以解结”,“长莫长于博谋”,“阴谋外泄者败”,“患在不预定谋”。重视民心民意,认为“民怨伤国”,“民困国残”。重视人才的选拔和正确使用。认为“安在得人,危在失士”,“得人者昌,失士者亡。国将霸者士先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在战争中,主张根据各种人才的特点进行战斗分工,扬长避短,人尽其能。“重可使守固,不可使临阵;贪可使攻敌,不可使分阵;廉可使守主,不可使应机,五者各随其才而用之。”
《素书》自宋以来翻刻者颇多,流传很广。从现存版本看有明刻、明抄本,以及日本庆长(明万历)刻本,但更多的是丛书本,比较重要的有子汇本、二十子本、先秦诸子合编本、且且庵初笺十六子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等。据不完全统计,各种丛书本有二十余种之多。
《将苑》
旧题诸葛亮撰。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被称为“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向刘备提出了夺取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外结好孙权,内革新政治,积蓄力量,准备条件,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他辅佐刘备、刘禅创建了蜀国,自任丞相。刘禅即位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掌管蜀汉军政大权。当政其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革除弊政,推行屯田,发展生产,改善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对于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还积极推行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因力不从心,于建兴十二年()死于五丈原军中。他足智多谋,善于治军,相传革新连驽(革新后能同时发十箭)、创八阵图、造“木牛流马”(一种有利于山地运输的工具),受到后人的崇敬。自陈寿编《诸葛亮集》后,明清又编辑多种,如明王士骐编《武侯全书》二十卷、杨时伟编《诸葛忠武全书》十卷、清朱磷辑《诸葛武侯集》二十卷、张澍编《诸葛亮集》等,本文所要介绍的《将苑》就收录在《诸葛亮集》之中。中国兵书史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伪托之作多托于先圣先贤。由于诸葛亮被后人当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正像《四库总目提要》说的“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各种书目著录诸葛亮撰的兵书就有二十余种,如《火龙经》、《小心略地利》、《武侯奇书》等等,这些兵书究竟哪些是诸葛亮的作品,有待逐一考证。
《将苑》最早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题作《诸葛亮将苑》,明代编的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录。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和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从书中内容大多采自兵、史诸书和隋、唐不见著录来推断,不像诸葛亮亲著,但其中许多思想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相一致。
《将苑》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焦肱《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因为《将苑》之名出现较早,故本文以《将苑》相称。
《将苑》一卷(一作二卷,见《百川书志》)共五十篇。其篇目如下:兵机、逐恶、知人性、将才、将器、将弊、将志、将善、将刚、将骄吝、将强、出师、择材、智用、不阵、将诫、戒备、习练、军蠹、腹心、谨候、机形、重形、善将、审因、兵势、胜败、假权、哀死、三宾、后应、便利、应机、揣能、轻战、地势、情势、击势、整师、励士、自勉、战道、和人、察情、将情、威令、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将苑》是中国古代论述为将之道的兵书。书中博采《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左传》等兵书史籍中的论兵妙语,分门别类加以阐述,言简意赅,自成体系,概括了古代为将之道的各个方面。它对将帅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从思想品德性格特长上分,将材有九:仁将、义将、礼将、智将、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按能力器度分有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天下之将。意在选拔任用将帅要量才而选,量力而用。它总结归纳了为将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意在向将帅敲警钟。它认为将帅关系着国家兴亡、战争胜败、士卒的安危,因此,要求给予将帅自主权,重申“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训。同时,对将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条件和要求。首先强调将帅自身修养好。它要求将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忠贞不渝;要做到刚不可折,柔不可卷,不骄不吝,能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先仁义而后智勇;要有五善四欲,五善是“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是“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它还要求将帅力争五强,杜绝八恶。五强是:“高节可以历俗,孝悌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八恶是“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滂”。它提出了将帅应遵守的十五条纪律,即虑、诘、勇、廉、平、忍、宽、信、敬、明、谨、仁、忠、分、谋。其次要求将帅要善于治军,精于作战。在治军方面,要求将帅要重视法制,信赏必罚,严号申令,“诫之以典型,威之以赏罚”;要加强军事训练,认为“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要收揽和掌握有特长的人才,“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要身先士卒,关心和爱护部下,养兵像养自己的子女一样,“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与士卒同生死,共患难。在作战方面,要求将帅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人,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要懂得“兵机”、“兵势”,“因机而立胜”,“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要熟悉战场地形地物,探明敌情,“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要懂得各种地形天候条件下的战法,如林战、丛战、谷战、水战、夜战等。
-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少数民族世袭首领流官为中央[图]
- .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图]
- 瓠(hù)巴与下文的“伯牙”皆是古代传说中善鼓琴瑟者流鱼《大[图]
- 此在南唐全盛时所作按霓羽之清歌爇沉香之甲煎归时复踏月清游洵风[图]
- 至指达到很高的境界《玉篇》“至极也”暗行黑暗中行事指独自行事[图]
- .苏峻东征沈充请吏部郎陆迈与俱将至吴密敕左右令入阊门放火[图]
- 岐周城邑名周武王的曾祖父古公亶父自豳迁于岐山下周原筑城郭因名[图]
-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图]
- 注ay 沽拍(bó)卖酒[图]
- 八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图]